印巴冲突正朝着升级的趋势发展,作为中国附近的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,大家对冲突失控的可能性感到忧虑,难道局势还有可能缓和吗?
根据观察者网的消息,4月30号晚上,巴基斯坦一位部长塔拉尔透露,印度方面计划在接下来的24到36小时内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行动。至于这次军事行动的具体目标、打击范围和层级,现在还不太清楚,虽然印度军队可能真有这样的打算,不过如果巴基斯坦方面提前得知消息,或许就不会按原计划执行了。
印巴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可不是小事儿,但这也没到以色列对伊朗那种压倒性优势的地步。在空中作战方面,巴基斯坦其实有相当的能力来进行反击。
再说了,虽然常规战争未必能打赢,但巴基斯坦手里可有一大堆核武器,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的土地和主权。在印度决定断水那会儿,巴基斯坦的铁道部长阿巴西就放话了:“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可不是摆那儿的!”
这话虽然是外放的底线声明,但也敲响了警钟,让大家明白,核大国之间的对抗可不是像伊朗、以色列,或者俄乌冲突、朝鲜半岛那些事儿那么简单,严重性绝对超乎你的想象。
再说了,印巴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研究到底达到什么程度都不太清楚,万一控制不好具体的变量或者使用方式,那可就是核风险一再扩散的局面了。
在双方一系列动作之后,印度总理莫迪做了两个特别的安排:一个是把权力完全交给军方,让他们自个儿决定对巴基斯坦的打击目标和时机;另一个是调整了前往莫斯科参加红场阅兵的计划,继续留在新德里,随时盯着战局。
莫迪此举明显是在对外发出战争信号,这背后是出于内外的政治考量。这无疑是一场在钢索上走的政治游戏,那么他能不能继续保持那种微妙的政治平衡呢?
这次发生在4月22日的恐袭与2016年和2019年两次重大对印恐袭事件有些不一样,这次是瞄准了印度的民众和游客,而之前的两次则是对印军的攻击。
这一事件狠狠击打了莫迪政府对人民安全承诺的信誉,也让克什米尔地区再度成为焦点。如果这口气咽不下去,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党支持率恐怕会降到历史底点,这对本就急于寻求政治盟友的执政党来说,更是雪上加霜。
莫迪心里明白,现在印度的主要问题其实不是印巴冲突,克什米尔只不过是个借口,用来转移视线罢了。如果真投入大规模战争,搞不好会得不偿失,得不着好处反而赔了本。
现在全球供应链在重组,莫迪急需与特朗普政府尽快达成几个协议,争取能分一些原本属于中国的市场。如果和周围的核大国一直保持紧张关系,对印度的营商环境绝对是一大打击。所以就算印巴之间有争端,莫迪也希望能尽快解决。
不可忽视的是,在印巴以及周边地区,恐怖主义的滋生始终是个大问题,这种暴力冲突让这两个地区的大国始终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。
每当国家间爆发冲突,最终还是得靠政治来解决,可这种方式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,隐患依旧存在。
接下来,咱们瞧瞧中美俄三国对这个问题的主要看法,大家都差不多嘛,纷纷谴责恐怖主义,也希望这两国别闹大了,快点出面调停,让停火早些实现。
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看,大家都明白,印巴冲突的根本矛盾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,各国也都知道,印巴在这场争斗里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。
美俄都有自己的烦心事,在印巴冲突中又没什么好处可图。就算是闹得不可开交,也不过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所以他们的表态显得有点走过场。反观中国,态度就截然不同,发声的频率和力度都显得很突出。
中国展现出来的稳重,进一步说明局势还在可控之中。毕竟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中国的领土。如果在这里发生大规模冲突,甚至动用核武器,那情况就像朝鲜半岛的局势一样,肯定会影响到中国的核心利益。
